Post

My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Batman

Batman: The world only makes sense if you force it to.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男朋友说蝙蝠侠是一个父母死了穿着蝙蝠衣到处泄愤的疯子,我该怎么反驳他? - R01SVP的回答 - 知乎

蝙蝠侠的悲剧内核在于,他必须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命运,接受自己当时的无能。 父母在他面前被枪杀,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无论他以后变得多强,不管他帮助了多少人避免遇到相同的事情,已发生的事再也无法挽回了。

一个比较激进的解读方式是,蝙蝠侠是布鲁斯在父母遇害之后想象出来的一个更强大的自己,哥谭里的所有反派都是自己的心理障碍,布鲁斯的余生都在与自己的心理障碍作斗争。

在说蝙蝠侠之前,先说另一个到处泄愤的疯子:小丑。

这个角色的内核是:与其内耗折磨自己,不如发疯折磨他人。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遇到事情会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对,但是怎么想都没办法想清楚,怎么都觉得不对劲。因为很多时候这就不是你的错。自古以来的各种社会事件也表明,在被周围人pua、在被周围人不要脸地得寸进尺地剥削的时候,似乎只有发疯才能得到尊重。匹夫一怒,血溅五步,我连命都不要了,你怕还是不怕?现在你愿意听了吗,把我当回事了吗?

小丑的意志是强大的,他的行为是一种寻求解放的反抗,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他希望得到被尊重机会。但他的行为是有害的,心态是懦弱的。他不像蝙蝠侠,他从来不会去承认自己的悲剧的起源,比如《黑暗骑士》中,他自己就口述过非常多的起源,他的精神是抽象的,他不希望别人觉得他是因为某个具体的原因才堕落,而是希望让人意识到就算不遇到这件事,也会遇到另一件事,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荒诞的。他在寻求经历上的超越性,或者是时间上的超越性,这无可厚非。而他的懦弱却在于,他会去向周围人去证明这个世界是疯狂的,试图让别人认识到世界的荒诞,从而让自己好受些:你看吧,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烂,和我一起发疯吧。

Gordon: Uuuugh. Somebody… Please… Tell me what I’m doing here…
The Joker: Doing? You’re doing what any sane man in your appalling circumstances would do.
The Joker: You’re going mad.
Batman: The Killing Joke.

围绕小丑这个角色的解说有很多,特别是《致命玩笑》中小丑说自己和蝙蝠侠是硬币的两面,可以共享同一个精神病病房。但是蝙蝠侠作为疯子,却做了正确的事,他正确引导了自己的精力(也许方法有待改进)。小丑当然觉得蝙蝠侠有意思,这个人和他一样是认识到世界的,但是他为什么要去做好事?他也要向蝙蝠侠证明,或者是想让自己相信,蝙蝠侠和自己一样烂。比如《黑暗骑士》中的炸船表演,他就是想证明有很多悲惨的命运是客观规律,以及逼疯哈维丹特:混乱是有很大的引力的,让一个人发疯你只需要轻轻一推就行了。另外一个例子是《致命玩笑》中的折磨咯噔局长,但是局长很坚强。还是炸船的例子更好一点,折磨咯噔局长是自己上场给别人加麻烦,档次太低了。。不过电影为了艺术性直接让两方都表现出了善良的一面,这个发展也太苍白了点。

其实从我的专业的角度来说,小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确实有很多这样无法反抗的荒诞的社会现象,这被称为是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意思是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最优决策,但是却导致了群体的社会效益很低。这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经济学领域。然而,这些现象虽然存在,但也是有解的,就是机制设计(Mechanism Design),你可以改变机制来引导每个人做自己最优的决策同时导向好的社会效益。如果小丑多学一些数学模型,也许可以不打打杀杀的,给蝙蝠侠邮箱里发几本书和论文,他们就可以用论文来battle了:)

在2022年左右盛行的摆烂文化和发疯文学,就是越发丰富的物质条件和越发暗流涌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激起人们对于生命和权威的反思的网络现象。《小丑2019》这个电影想表达的核心就是这个意思,可惜电影里的小丑生活条件还是不够惨,也还是太矫情,激不起太大的共情。现实中的问题早已更加荒诞了。

最让我惊艳的关于小丑的描写是Batman V3中的笑语谜语之战,小丑已经很久笑不出来了。杀了一个人:一个子弹撞上了另一个人的脑袋?不够好笑。Tom King本人表示过,他写蝙蝠侠故事就像是在写自己的经历,读到这个片段我才是真的信服了,这段描写已经是荒诞的巅峰。小丑解构太久,已经觉得无聊了。如果你抑郁过,而且真的到了想死的那种地步,你应该经历过小丑的这种阶段:我连命都不要了,我什么都不在乎,任何的权威和规则对我来说都是狗屁不通,我也厌倦了向别人表达我的想法,厌倦了到处去游说,我都要死了,你们怎么想关我什么事?(更何况我最在乎的蝙蝠侠都不理我,他还在做好事,生气)当然小丑并不是抑郁,是狂得不接受任何法则,我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方便共情这种心态。

这时候自作聪明的谜语人出来了:哈,我看出来了,小丑你觉得无聊了,那么让聪明的我来帮你解决吧!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小丑真正面临的问题。谜语人的做法是:编织了一个借口,要打仗要杀人,要把蝙蝠侠牵扯进来以此让小丑牵扯进来,然后把城市搅得天翻地覆,然后故意设局杀了风筝人全家,制造出风筝人这么一个被命运打败的堕落人,然后又故意算漏,故意让这么个不起眼的loser风筝人称为自己被小丑打败的关键因素。好!又是一个蝙蝠侠拯救世界的故事!我设计了全局,所有的所有,只为博你小丑一笑。让我看到你在笑,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谜语人确实挺牛的,连风筝人会委屈当卧底都算到了)

img 风筝人的儿子被谜语人毒杀

img 一个完全被命运支配的普通人,除了苦笑作乐还能做什么,惨

img 风筝人的眼神充满仇恨,他来投靠谜语人是来当卧底的;谜语人的谜语其实也暗示他知道风筝人是小丑的卧底

img 你的忍辱负重也是我计划的一环,正是我要讲的笑话的笑点所在

img 谜语人暗恋小丑,小丑暗恋蝙蝠侠

img

但是谜语人明显是低估了小丑的问题,小丑已经是解构得无聊了,而且也根本说服不了蝙蝠侠,你这再填一个trivial的例子又有什么用?但是没想到的是,反转来了,最后蝙蝠侠实在忍不住了:谜语人做了这一切,杀了那么多人,只是为了讲一个笑话?于是他举刀杀向了谜语人。却被小丑挡下来了。这下小丑笑了,因为他知道蝙蝠侠的后半辈子都无法自恰了,他打破了自己的准则balabala,可爱的蝙蝠侠嘿嘿嘿(小丑痴汉脸)。事实也还真是如此,因为整个笑话谜语之战其实都是蝙蝠侠的口述,是对猫女的自白。他一直放不下心来向猫女求婚,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他的一个心结就是自己失控想杀掉谜语人,因此他认为自己彻底堕落了,变得和小丑一样了。看看猫女是怎么回应的:

img 这一幕是笑话谜语之战的开篇

img

img 这一幕是笑话谜语之战的结尾

img 停止想象就好

img

img :)

img

说回蝙蝠侠,这个人确实是疯子。Batman V3中就有非常多的片段是自嘲,一个成年人穿着话剧服装在晚上打人,仿佛揍得越狠越有用。他确实在泄愤,但他也确实是在不要命地做好事。这个疯子是有非常严重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摧毁的倾向的。他想战斗到死,把自己的最后一丝精力全部贡献出来,这样才能让自己安心。这就是蝙蝠侠的自杀方式。漫画中有非常多的画面是讨论good death,在脑子里走马灯似地和自己的父母对话,比如在和贝恩打架的那个片段(第20话)。说实话,我就是从这个方面入坑的蝙蝠侠。对比85话最后的关于这一点的新的升华。。这里多的不想再说了,直接上图。

20话

克莱儿是个超人类女孩,本来蝙蝠侠觉得找到了这个人,自己就可以退休了,哥谭就有人照顾了。但是克莱儿被反派设局逼疯了。他需要找心灵海盗来医治克莱儿。但是心灵海盗在贝恩那,贝恩需要心灵海盗来让自己获得心灵的平静和救赎。所以蝙蝠侠就从贝恩那里把心灵海盗抢过来了,现在贝恩来到哥谭,找蝙蝠侠报仇。

“那个女孩需要帮助,因此我帮助了她,仅此而已。”

img

img

img 方框是蝙蝠侠脑中浮现的母亲的声音

img 此时在和贝恩打架,打不过

img 最右边是闪回,小时候父亲被枪杀

img 最右边是闪回,小时候母亲被枪杀

img

img 安详

img

img

img 铁头功秒杀。。莫名其妙。。但是这不是重点

img

img

img

img

85话

img 会飞的这个就是上文提到的克莱儿;提到的父亲是指的平行宇宙的狗血剧情,不想提了

img 说话的是蝙蝠侠,在和倒霉蛋风筝人喝酒;蝙蝠侠知道风筝人,风筝人不知道是蝙蝠侠

img 这是风筝人

img

img

img

img 猫女入场

img 完结撒花

85话的收场很草率,内容也很直白。因为销量不好Tom King被赶走了,这是他的最后一话。。或许很多人不吃这一套吧。

另外Batman V3中很有意思的一话是53话,蝙蝠侠因为猫女逃婚,情绪失控揍了人,把急冻人给打懵了,暴力逼供,把急冻人送上了法庭。然后为了弥补,自己又以布鲁斯的身份参加陪审团,就是多个人决定急冻人有没有罪的那个会,然后以一己之力说服了其他所有人,最终判急冻人无罪,上演了一场《十二怒汉》的经典剧情。其中布鲁斯为蝙蝠侠定罪很有意思,讨论了“为什么蝙蝠侠不是神”,也是直接上图。

53话

精彩之处在于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

img

img

img

img 布鲁斯自己也举手了,说明如果不走蝙蝠侠这条路,他会自杀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无法反抗的命运

img

img

img

img 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

img

img

img

img “我”是有极限的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这里的意思是要知足和顺从命运,V3中很多处都透露出斯多葛主义。这些地方是我不赞同的,有时候还是稍微小丑一点好。不过这里放引用应该是反讽

再读的时候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隐喻,上帝=无法反抗的命运,命运中有好有坏,你只能全盘接受。而,蝙蝠侠=人类社会,社会上有好有坏,但他终究不是命运,人是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的,你不能认为人类社会就是无法反抗的命运,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打你你就只能接受宣判。人类社会也是会犯错的,而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敢于面对真相,敢于给人类社会(蝙蝠侠)定罪。

我们不是神也不是超人,我们无法创造、更改、删除法则,但是我们可以认识、包装法则,设计新的机制为我们所用,这就是人类的极限,也是蝙蝠侠的象征。我们要区分出什么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不要太过于悲观了。


2024 Update

Batman: It doesn’t have to end like that. I don’t know what it was that bent your life out of the shape. But who knows?
Batman: Maybe I’ve been there too.
Batman: Maybe I can help.
Batman: We could work together. I could rehabilitate you. You needn’t be out there on the edge any more. You needn’t be alone.
Batman: We don’t have to kill each other.
Batman: What do you say?
The Joker: No. I’m sorry, but…
The Joker: It’s too late for that. Far too late.
The Joker: HAHAHA. Y’know, it’s funny… This situation. It reminds me of a joke
The Joker: See, there were these two guys in a lunatic asylum
The Joker: And one night, one night they decide they don’t like living in an asylum any more.
The Joker: They decide they’re going to escape!
The Joker: So, like, they get up onto the roof, and there, just across this narrow gap, they see the rooftops of the town, stretching away in the moonlight
The Joker: Stretching away to freedom.
The Joker: Now, the first guy, he jumps right across with no problem. But his friend, his friend didn’t dare make the leap. Y’see…
The Joker: Y’see, he’s afraid of falling.
The Joker: So then, the first guy has an idea
The Joker: He says “Hey! I have my flashlight with me! I’ll shine it across the gap between the buildings. You can walk along the beam and join me!”
The Joker: B-but the second guy just shakes his head.
The Joker: He suh-says…
The Joker: He says “Wh-what do you think I am? Crazy?
The Joker: “You’d turn it off when I was half way across!
Batman: The Killing Joke.

I’m the one who is standing on the flashlight beam.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